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朱由校冲着屏风歪了歪脑袋,老神在在地笑道,“怎么会?咱们大明对朝鲜,可是有‘再造之恩’的。”

“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一路势如破竹,在仅仅一个月内,就打得朝鲜三都守失,八道瓦解,使得朝鲜国王李昖北逃义州,向神宗皇帝求援。”

“若不是神宗皇帝派了十一万大军抗倭援朝,李氏朝鲜恐怕早已不复存在,成为日本人的领土了。”

“以辽东现今局势而言,奴酋与朕,都想争取朝鲜为盟友,朕视朝鲜为牵制后金之倚藉,希望朝鲜同仇敌忾,联盟抗金,而奴酋呢,却只会威吓拉拢,希望朝鲜能与其合谋警明,以消除西进的后顾之忧。”

“但大明援朝鲜,那是实打实地牺牲了几万大军,奴酋当年嘴上说要请命援朝,最终可一个日本人都没杀呢。”

“再说了,奴酋现今能跳梁辽东,不也是当年抗倭援朝造成的吗?若不是李成梁训练出来的那一批精锐家丁都牺牲在碧蹄馆了,那萨尔浒之战的时候,奴酋就该被李家军给收拾了。”

魏忠贤犹豫道,“这两国交往,总是以利益为先,皇爷说得都是道义上的事,倘或就光咱们大明讲道义,朝鲜不讲道义,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朱由校叹气道,“看来朕方才提起的李成桂故事算是白讲了,忠贤啊,你这就是‘四书’没读通,但凡‘四书’读通了,就知道这‘道义’二字是何等重要了。”

“昔年齐宣王以外交之道问于孟子,孟圣人回答说,‘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朝鲜之于大明,乃是‘事大以礼’,大明之于朝鲜,则是‘字小以仁’,昔年商汤伐夏桀,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就是因为商汤先德后武,以仁者伐不仁,故而天下归心。”

“譬如商汤事葛伯,葛伯不守礼法,不敬天神,商汤遣使质问,葛伯说没有牛羊作祀品,商汤便送牛羊予葛伯,不想葛伯杀食牛羊后仍不祀神。”

“商汤又遣使质问,葛伯说没有酒食黍稻以供祀用,于是商汤又派人为之耕种田地,由老弱者前去送黍肉饷,而葛伯非但依旧拒绝祀神,而且夺饷后将一送饷童子杀死,商汤借机起兵,首战告捷,诸侯皆归,商汤遂决心北上,讨伐夏桀。”

“再譬如文王事昆夷,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周人与昆夷交战多次,不得不去周迁岐,周国初迁岐山之时,草木阻人,农桑未定,昆夷常扰文王,文王以礼相待,仍不得免。”

“于是仅作防守之态而不与之相斗,只是继续在国中施行仁政,发展农业,使得周国日渐繁荣,周国虽强盛,但文王为避免商纣猜忌,仍未主动发兵昆夷,然昆夷见周国发达,心中惧怕,便远遁他乡,再不敢犯。”

“朕对李倧的加封,就是落在这‘道义’二字上,李倧在天启三年发动政变,以三十六条罪状废黜上一任朝鲜国王光海君李珲,按理说也是乱臣贼子,朕自可以像太祖皇帝拒不认可李成桂一般,拒绝对李倧的加封。”

“而朕认可了李倧,就是因为光海君不讲道义,一意羁縻,苟且贪安,多次遣修好使臣频繁往来于边境,一面维持与我大明的宗藩关系,一面又与后金眉来眼去,接济物资,力求和好,以避免后金东侵朝鲜,不但不为抗金积极出力,反而纵容缓靖后金对辽东的侵略。”

“万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要求朝鲜出兵助剿奴酋,光海君一面派姜弘立领兵一万多人援助大明,一面暗中下密旨要求姜弘立不战而降,同时将出兵的消息泄露给来会宁交易的女真商人,又派翻译官河瑞国面见奴酋表达诚意。”

“后金因此得知联军动向,设伏出奇,朝鲜军队见我军大败,立刻不战而降,我军由此在辽东战场上由主动转为了被动,一路败退辽西。”

“镇江大捷之后,后毛文龙及一大批辽东难民涌入朝鲜境内,光海君不仅害怕毛文龙会引来后金军侵犯朝鲜,还担心毛文龙监视朝鲜,妨碍他周旋于两国之间。”

“于是当后金要求光海君引渡毛文龙时,光海君便暗中授意朝鲜边臣引导金军入境追杀毛文龙,并对毛文龙断绝支援,迫使毛文败退皮岛,这一桩桩、一件件,岂不似昔年葛伯对商汤无礼?”

“而当李倧继位后,将‘绥靖后金’定为光海君的罪状之一,因此朕册封了李倧,李倧获得册封之后,便立刻下令与后金断交,拒绝与后金互市,并全力支持毛文龙,一心一意地援助我大明,这就是‘道义’的作用。”

“倘或李倧当真如你所说,因朕敲打了毛文龙,便将毛文龙绑缚后金,岂不是正如‘葛伯仇饷’?若是朝鲜国中再有人想趁机发起政变,朕自是会顺理成章地支持后来者再夺位李倧,李倧焉能趁人之危?”

“‘亲明斥金’是李倧推翻光海君时定下的外交政策,也是他大义名分的延续,朕听说,朝鲜国中的党争比我大明国中的更为酷烈,李倧即使是单单为了他政权的合法性,也不会轻易背叛我大明的。”

“还有,李倧能被正式册封,毛文龙也是在这中间出过力的,这一点,他们朝鲜人自己也承认啊,袁可立和毕自严当时都在山东,他们都不看好朕加封李倧,认为李倧夺位,是‘以臣篡君,以侄废伯’,这君臣既有定分,冠履岂容倒置?”

“后来呢,还是毛文龙上了一封《议处朝鲜疏》,说是‘珲实背于德,倧改其行,诛党恶助叛之臣,而赤心天朝’,朕才令兵部查明缘由么。”

“兵部一下文,袁可立就派了加衔都司李惟栋同毛文龙麾下的中军陈继盛去朝鲜调查,这个陈继盛呐,忠贤,这个陈继盛是什么身份,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

“陈继盛不但是毛文龙的心腹将领,而且还算是毛文龙的岳父,他膝下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毛文龙为妾,所以他一去朝鲜,那光海君之前做下的恶事,便悉数报到朕的御案之上了。”

“因此在朝鲜人眼里,毛文龙的意见,对于朝廷来说,是举足轻重的,这正是‘文王事昆夷’,朝鲜人早知道朕在朝鲜问题上的决策会被毛文龙左右,理应对毛文龙既敬又怕,如何会反过来去为奴酋捉拿他呢?”

“《诗经》有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李倧定然明白这个道理,小不事大,《春秋》所诛,比起李倧,朕还是更担心毛文龙。”

魏忠贤眼见着派遣镇守中官的事儿是成不了了,也不敢再催促皇帝,只得出言安抚道,“皇爷别忧心,皇爷此番敲打过后,毛文龙定能为皇爷再立新功。”

“奴婢曾经听东厂的番子说过一个故事,毛文龙出仕之前,尤嗜对弈,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下棋,他便回答说,‘行棋如决战,对垒若交锋,若能杀得北斗归南,那才叫痛快’。”

“他听闻杭州西湖旁有一净慈寺,住着一位名唤逍遥子的道士也特别善于下棋,于是便前往寺中讨教,那道士一见毛文龙即道,‘昔马融有围棋之赋,班固作奕旨之论,谢安赌墅而秦军亡,费袆借谈而魏敌却,元机不能尽述之’,两人临别之际,道士还赠予毛文龙一函天书,毛文龙读了那书,从此晓畅兵机,所以奴婢就觉得呀,有的人就是命里带着运呢,倘或这毛文龙命里就有当大将军的运道,那再立新功还不是早晚的事?”

朱由校听了这话,先笑了几声,尔后他面上的神色却渐渐凝重了起来,又不自觉地小声喃喃道,“命运,命运,命里就带着运……”

皇帝将“命运”二字翻来覆去地在口中念叨了七八遍,才淡声对魏忠贤道,“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倘或此事为真,那这道士的判词,未免也太不吉利了些。”

“马融少有俊才,曾入仕大将军邓骘幕府,晚年时却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班固九岁便能文诵赋,为继其父未尽之业而撰写《汉书》,曾随着窦宪一起北征匈奴,大破敌军,将北单于追杀至私渠比鞮海,立下‘燕然勒石’之奇功,晚年却因窦宪失势而受累免官,最终死于狱中。”

“谢安出身名门,曾与王坦之共挫桓温,淝水之战中,谢安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使晋室得以存续,战后却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费祎为蜀汉四相之一,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其主政时,与姜维的北伐主张相左,让蜀汉能够休养生息,晚年却被曹魏降将郭修行刺身亡。”

“你瞧瞧,这道士都是拿哪些人来比毛文龙呐?竟然没一个能有好下场!也亏得你跟毛文龙都是读书少的,才把这些没来由的鬼话当成了好话来听!”

“朕知道这宫中之人就爱信这些妖仙鬼怪,但一个人的命运呐,是不能预料的嘛,虽然要考虑到历史进程,可主要还是靠自我奋斗,就譬如说朕……”

朱由校说到此处,狠狠地咽了口唾沫,似乎是因为长时间的议政而干了嗓子,“就譬如说朕方才提到的光海君,他是朝鲜宣祖李昖的庶次子,依照朝鲜的礼法而言,光海君原本是没有任何机会继承王位的。”

“因为朝鲜成宗曾经颁布过一条‘庶孽禁锢法’,李氏朝鲜的所有子女理应一律‘从母不从父’,庶子不但没有继承权,而且在仕途上有‘不列东班’、‘限品登用’、‘禁赴文科’等种种限制。”

“不想壬辰倭乱爆发后,李昖率宫廷众人与百官一起北逃平壤,匆忙立光海君为王世子,将朝廷一分为二,一部分人随李昖渡鸭绿江前往辽东避难,另一部分人则随光海君驻守平壤,反击倭寇,于是光海君临危受命,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

“待神宗皇帝发兵援朝后,战局形势陡然逆转,直至万历二十二年,朝鲜君臣得以返回汉城,光海君因此在朝鲜国中获得了巨大的威望,以至于李昖甚至十八次提出要禅位光海君。”

“只是光海君既非嫡子,也非长子,有违朝鲜自古以来的宗法制度,于是直到李昖死后,光海君铲除了所有王位威胁者,才得以成功继位。”

“光海君的确劣迹斑斑,他戕兄杀弟,戕兄杀弟,为了清洗台谏而掀起‘七庶狱事’,利用党争大行株连之事,可是单以能力贡献而论,光海君积极抗倭,将丰臣秀吉赶出了朝鲜领土,连神宗皇帝都下旨表彰其功绩。”

“他虽以庶子之身谋夺王位,却终是罪不至死,出身卑贱,不代表就必须甘于平凡,从这个角度讲,朕可以理解光海君为何如此憎恨大明。”

“朝鲜的国王和王世子,必须经过我大明的册封,才算是名正言顺,壬辰倭乱之后,朝鲜先后五次遣使到大明请求册封光海君为王世子,结果均被神宗皇帝以违背长幼之伦为由而拒绝。”

“当然了,神宗皇帝也不是对光海君本人有意见,而是当时朝中正在闹腾‘国本之争’嘛,福王和先帝虽然都是庶出,但是先帝毕竟占了一个‘长子’的名分,神宗皇帝毕竟还不想废太子,自然不会同意在藩邦首开立庶次子为继承人的坏头。”

“朕也是庶出,所以朕对光海君的遭遇是感同身受,故而光海君被流放江华岛之后,朝鲜虽屡屡上疏,请求朕下旨处死光海君,朕都没有同意。”

“依朕说呐,你刚才讲的这个故事,要么是假的,要么是毛文龙遇上的那道士是假的,真仙翁还得是东晋的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才是能长生不老的心胸呢!”


页面连接:http://www.tjlongliantang.com/news_0_omsksl/tymmmjyy.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宝书网耽美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