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朱由校将“看字”这件事想得很美,他先在一众翰林面前嘚瑟一把他穿越前练出来的那一手毛笔字,享受一下被翰林清贵疯狂赞美的皇帝待遇。

尔后,为了弥补他的书法与明熹宗本人迥然不同的这一“漏洞”,他便说自己是在模仿钱龙锡的字。

他料想,钱龙锡听了这话,必然会又惊又喜,根本顾不上去分辨皇帝究竟是否在临摹他的墨宝。

一旦钱龙锡本人都认可了他的字模仿得不错,那其他人又岂会再有异议?

即使他的字跟钱龙锡的字压根一点儿都不像,但在场众人为了不扫皇帝的兴致,也绝不会指出这一点。

就算大家心里都觉得不像,也不敢于人前宣之于口。

毕竟相对于政务与经史而言,书法是一项相对主观的艺术。

皇帝开口称赞过的字,难道有人敢反过来说“不过平平无奇而已”吗?

朱由校志得意满地暗自盘算道,倘或想保住钱龙锡,让他不像历史上那样被魏忠贤外放去南京,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极力称赞钱龙锡的书法,来表现自己对其青眼有加。

反正这字写得好看不好看,横竖都是上下嘴皮一翻的事,左右都能找出理由来。

钱龙锡若成了皇帝亲口夸赞过的人,那魏忠贤定然再不会为难他。

不管怎么说,从历史上来看,钱龙锡与袁崇焕虽不算是默契无间,也算是能和衷共济。

“将相和”的大好局面在天启、崇祯年间里可谓是屈指可数,何况袁崇焕又是那么一个急躁性子,钱龙锡能跟他相处愉快,可见也是宽宏大度之人了。

这样一个现成的阁臣好人选,自己可不能轻易将他给支弄走了。

历史上钱龙锡是因为阉党倒台才有机会得以入阁,在崇祯皇帝的领导下,整治起“魏阉逆党”自然是毫不手软。

而魏忠贤余党为了自救,在袁崇焕下狱时,对东林党亦是疯狂反扑。

如此党争不休,如何还能办得成事呢?

以现今形势而论,想要消弭党争,便要让两党之间保持一个众寡悬殊,强弱分明的状态。

倘或一党极强,而另一党极弱,那不就是想斗也斗不起来了吗?

追根溯源,崇祯朝初期的一切斗争,都始于明熹宗的驾崩,与东林党的死灰复燃。

现在自己作为穿越者来到了这个时空,又有了系统的加持,那便可以假定,明熹宗的这具躯壳会一直活下去,活过他死亡的天启七年。

既然如此,那自己目前的最佳选择,便是稳住阉党在朝中占优的大势。

让魏忠贤在尽情发挥作用的同时,将东林党里可用的人一点点儿地笼络到皇帝身边来。

毕竟对于皇帝而言,魏忠贤这个奴才,比其他所有人都好控制得多。

倘或魏忠贤想排斥异己,自己也能及时地敲打警告一番。

而有了魏忠贤这个“奸佞”压在朝臣们头上,东林党的人办起差来自是战战兢兢,不敢再翻出什么浪来。

至于钱龙锡肯不肯被这样笼络呢?

想来必是肯的。

翰林煎熬了这么多年,其所求所愿,无非是一个“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现在皇帝亲自抛出了橄榄枝,他又岂能不识好歹呢?

思及至此,朱由校发挥了他影帝级别的演技,朝钱龙锡露出一个和蔼又不失亲切的笑容。

不料,钱龙锡听了这话,却是有惊无喜。

北宋杨朴的《七夕》原诗,是为“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

此诗从牛郎、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首句写乞巧的人未领会牛郎的意愿,次句写乞巧的人必定邀请织女向她们传授操弄金梭织锦的技巧。

后两句便是用“乞巧”二字借题发挥,写织女每年读赐予人间技巧,而不知人间的巧诈已经很多。

这首诗虽是为七夕佳节所作,但是仔细一品,其言下之意,却是借咏七夕乞巧而讽刺人间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之丑恶。

换言之,倘或谁偏生多一点儿心,说他是特意用这首诗来讥讽时局的,他却也无从辩驳。

钱龙锡的额头上顿时渗出了细密的汗来,他不知道为何皇帝会突然注意到他的书法,又见殿内众人都一径瞧着自己,当即便撩袍下跪道,“臣惶恐。”

朱由校一怔,显然没料到钱龙锡会是这样的反应。

他不禁暗自反省道,莫非是自己这一笑,反倒笑坏了?

也不对啊。

这翰林庶常说白了不就是时常能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的御用秘书吗?


页面连接:http://www.tjlongliantang.com/news_0_omsksl/tymmmksy.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啃书网四库书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