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康王已死,但舆论并没有放过他。到处张贴大字画报,铺天盖地的谩骂声不绝街巷。

无论之前康王有多么好的人设,只要他败了,那他必将被骂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哪怕赵棣的道德行为水准高于普通人,但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这种落井下石的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皇权斗争的必然后续手段。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无非是胜者为王。

就连梁朝学政史书都被篡改,抹去康王赵棣的所有功劳。不允许再提及康王功绩,否则将以谋反论处,将受到来自朝廷的严厉惩罚。

不仅是抹去赵棣的功劳,连同赵棣一起抗胡的那几位名将也跟着遭殃。

抗胡胜利后,修建功勋阁,为英雄们塑雕像,可现在他们的塑像被亢奋而正义的百姓用绳子拽倒,砸得稀烂。

唯公孙雄、薛云等人没有被批判,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英明而伟大的决定,选择弃暗投明。

那些闯入功勋阁打砸塑像的百姓从何而来?

熟悉秦王的人都知道,那是他雇来的水军。

秦王是不是很卑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那样说他,因为看看其他“胜利者”的表现,秦王没对康王余孽大开杀戒已经很仁慈了。否则康王派的将军、文臣、幕僚,哪个能躲得过这次风暴?

秦王有多仁慈呢?他连梁氏家族都没杀。道光坊功勋街梁氏,可谓康王最亲近家族,王妃是梁氏姑娘,洛阳八关中有两位中郎将也是梁家人,梁聪、梁琴。

当然,不杀他们也是有条件的。

苏御通过官媒揭露赵棣的秘密,期间《唐贤社早报》还刊登了著名主编许洛尘对梁王妃的独家采访。内容之劲爆,令人咋舌。

苏御对梁妃说,只要揭发康王是太监,赵檀不是康王的女儿,那么将放过整个梁氏家族。梁王妃欣然接受,并到北市、南市、西市发表公开演讲。控诉二十几年来,康王赵棣的累累罪行,和不堪回首的龌龊历史。

秦王说到做到,放过梁氏家族。因此梁王妃成为家族英雄,被梁氏家族请回家去,高高供起。给她准备豪宅大院,继续过使奴唤婢的贵族生活。梁氏家族族长,跑到秦王府给秦王磕头,给王妃磕头。送来无数金银孝敬。

只毁康王的名声还是不够的,还要树立新的道德典范,才能让人们忘记那个康圣人。于是秦王殿下开始为赵准树立君子人设。

这几日官媒书报上大篇幅刊登对庚王赵准的评价,说他如何勤奋,如何清廉,如何孝顺,如何善待家中王妃,云云。

秦王为什么不给自己树人设?因为苏御觉得戴“道德模范”的大帽子实在是太累。

要知道乌合之众是多么可恨。恶人干一辈子坏事,后来干一件好事,就有人说他是立地成佛;而遵守规矩的人当了一辈子老好人,一不小心犯了错,那就是晚节不保。

乌合之众很容易忘记与自己无关的痛苦、灾难、不幸,而他们又十分痛恨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当你终于犯了错,他们哈哈大笑,鼓掌叫好,落井下石。

苏御就是在利用乌合之众的劣根性办事,然后事实证明,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至此,康王赵棣的假面具终于被摘下,而且摘得十分彻底。

总结康王的失败,是因为他狭隘的认为,只要手里有兵,就能稳固大局。可他却忽略了舆论的力量。康王还藏在小平津,可在舆论中他已经死了。

其实苏御这一招并不新鲜,早在隋朝,王世充就使用过替身计。

王世充找到一个很像李密的人,绑了游街,制造李密被俘的假象。王世充军士气大振,而瓦岗军则军心动摇。就在李密冲出来证明“我还在”时,王世充偷袭李密大营,放起冲天大火,瓦岗军全线溃败。当然,后世有一部电影也有类似桥段,倒霉的黄四郎就是死在舆论里。

“这梁家人可真豁得出去,你看送我的这套衣服,得好几万吧?”

秦王府后院大花园,清风观。

小美人冯瑜穿上一套大花锦衣,正美滋滋地照镜子。

这衣服上的花都是金银线绣制。再看那一盒首饰,有头顶上的,腰间的,脖子上的,手腕上的,手指上的,脚腕上的,真个应有尽有。走起路来,听得身上叮叮当当的金玉之声。

这时五短身材眉峰上扬的小丫鬟李晓道:“几万恐怕下不来的,搞不好要大十几万。”

“真的嚒?”冯瑜眨眨眼。

李晓看不出高兴:“我看是。”

冯瑜是一个节俭的女人,长期的赤贫记忆,使得她不会像孔婷那样大方。但她比小嬛稍微好些,总归知道送些东西给人。

见李晓那模样,冯瑜选一对吊坠金耳环送给丫鬟。


页面连接:http://www.tjlongliantang.com/news_0_ooltg/tssakljl.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飞速中文网豆豆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