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当长安城因为大笨钟这个新东西的出现而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上海县那边也热闹非凡。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发展,上海县已经有点样子了。 至少一排排的平房,已经围着上海县县衙开始分布开来。 不少勋贵世家的船队,也已经开始从事捕鱼业了。 虽然还没有挣多少钱,但是至少是不用担心亏本。 最让刘仁轨感到高兴的是上海县的人口数量,已经正式的超过了十万人。 这个增加速度,是非常夸张的。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大唐,大部分的县,其实都还没有十万人呢。 也就是上海县这边大量的捕捞了海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 去上海县,有肉吃。 去上海县,有钱挣。 去上海县,发家致富。 在这些口号的宣传下,附近州县许多贫苦百姓都拖家带口的来到了上海县。 为了安置这些来到上海县的“流民”,刘仁轨这段时间几乎都忙得脚不着地。 好在这些人的要求很低,只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不饿死,他们就满足了。 这样就简单了。 利用混泥土和青砖快速的修建一批房屋,把大通铺搞出来,立马就可以安置大量的人手。 进一步来说,可以修建一批独立的小平房,分配给愿意进入到各个作坊或者出海的人员。 造船作坊,晒盐作坊,水泥作坊,青砖作坊…… 各种各样的作坊,倒是可以吸收一大批的人手。 “刘县令,晒盐作坊那边昨天已经正式出盐了,您要不要过去看一看?” 上官仪这段时间也觉得如梦似幻。 本来作为渭水书院的一名学员,突然之间被安排跟着刘仁轨来到上海县。 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他自己都没有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过到了上海县之后,事情太多了。 他也没有心情想那么多。 各种各样的新式捕鱼方法,让他看到了上海县发展的希望。 之后将作监和工部的人员过来开始修建造船作坊等各种各样的作坊,更是让他看到了上海县的发展潜力。 而当上海县的人口在几个月内就突破十万人的时候,他就更加清楚,自己的希望就在上海县了。 “终于出盐了?太好了!走,我们过去看一看!” 盐巴不是很起眼,但却是生活不可缺少的。 虽然青海城那边因为茶卡盐湖的原因,大量的出产精盐。 但是从青海城运输到上海县的话,运输成本比盐巴本身的生产成本都还要高。 如果只是用来食用,百姓们倒也勉强还能接受。 但是如果大规模的购买用来腌制咸鱼的话,那就有点不划算了。 虽然海鱼跟河鱼的情况不同,价格不应该相提并论。 但是如果你海鱼的价格比河鱼高太多的话,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百姓们肯定是舍不得花费更多的钱财去购买的。 所以利用海水来搞海水晒盐作坊,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方面,海水晒盐的成本不会比茶卡盐湖那边高,大家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甚至规模搞的大的话,海边的盐巴是要更加便宜的。 再加上这里的盐巴又节约了运输成本,可以说是对捕鱼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这个作坊还真是神奇,要说海水是咸的,以前也有人煮盐,但是总是有点苦味。 可是这个晒盐作坊确是有办法让海盐变得不苦涩。 假以时日,盐业也有可能成为我们上海县的一个全新支柱产业啊。” 虽然刘仁轨到了上海县之后,对于晒盐作坊也是非常的重视。
页面连接:http://www.tjlongliantang.com/news_0_tjgol/stlmttmj.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书本网废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