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十二月底,天气变的更加冷了,期间下了几场大雪,也许对于赵家囤地外面的许多人来说,也许要面临着饥寒交迫,甚至是饿死的命运,但对于赵家囤地的人们来说,这却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冬季。

屯地青壮农耕之后,开始进入了紧张的训练当中。

赵岩成立的军器局,已经给每名青壮都打造了一把长枪,同时也制造了几千把长弓分了下去。

大部分青壮都在努力训练,争取能在团练大比中获得名次,那样会有银子拿,本来对于艰苦的训练有些怨气的青壮们,拿到赵家的补贴之后,也都没了怨言。

枪术、箭术和队列是每个青壮必须训练的项目,枪术和队列排第一,箭术排第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长弓手,但成为长枪兵却没有那么困难。

训练的目的又以纪律为第一,训练纪律的同时,练胆也是赵岩安排的项目之一,所以有一个‘跳崖’的项目,每个乡勇从两米高的石头上跳下去。

这是赵岩从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得出看到的,同时想起了同有时期的俞大猷也有同样的思想。

从石头上往下条的训练方式,则是学俞大猷的方法。福建还保留着俞大猷的‘练胆石’。

赵岩最近除了在建设工个工厂外,整天都在看《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这两本兵书是戚继光所著。

嘉靖三十九年(156),戚继光利用作战间隙撰成《纪效新书》。他在序言中说:「夫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书中阐述了选兵、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等内容,还吸收了同时代人的可贵经验,如卷十二收录了俞大猷的《剑经》,卷十四收录了各个拳派的拳法。这本书是他抗击倭寇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戚家军的教本。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撰写的兵书,完成于隆庆五年(1571)。练兵方面,戚继光主张严节制、明恩威、正名分,训练时要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关于行军队形、行军规则、野营布置、宿营规则,及作战纪律、注意事项,戚继光也作了系统阐述。练将方面,戚继光认为将领必须德、才、识、艺四德兼备。兵种方面,戚继光详细介绍了马营、步营、辎重营的组织,以及各兵种的挑选及操练方法。《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守边经验的总结。

这两本兵书简直就是赵岩的无上指引,因为里面规定了军队的各种条例。

戚继光认为,《孙子兵法》虽然纲领精微,却犹如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下学者无以措手足。

意思是说《孙子兵法》虽然精妙,但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事的人来说,即使知道了也不知如何去做。

这个观**赵岩却是深感认同,孙子兵法他都背烂了,但那是高手(.2.)才能运用的东西,若没达到一定高度,孙志兵法只能是纸面上的理论。

戚家军的胜利还建立在严格甚至是严酷的军法上: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斩级的赏赐也颇丰,每一级赏银3两!这样每个士兵都会全力作战,一直战斗到获胜或是战死。

斩一级赏3两!赵岩看得脸上有些抽搐。三十两如此丰厚的赏赐,那是有国家在背后支撑。

在这明末,朝廷没那么多银子的,他也没有那么多银子。

同时明廷的‘功制’也有许多诟病之处,上次赵岩与贼寇对阵时,就生过这样的情况。

人人都在抢级,战斗时哪有时间去割。

不管是南方的倭寇,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都利用明廷的这种以级记功的制度来对付明军。

一般都是以一些级作为诱饵,然后乘明军争抢级之机冲杀,这种军功制度导致的败仗可不少,反而是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

同时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杀良冒功,明末之所以有那么多杀良冒功的例子,那便是因为这种军功制度。

一些明人所著的兵书上也提出,‘以战斗表现论功’置于‘功制’之上,各种建议都非常多。

真正把建议运用到实际上的,还是戚继光。规定负责冲杀的士兵不准带解刀,遇到阵仗之管向前冲杀,级由本队专门割手的士兵负责,等到回营后按照兵种的不同以比例均分。

同时如若争抢级,理亏一方斩,本队长官也要受罚。

这些制度在戚继光的两本制度上有明确写明,这一刻赵岩对戚继光的崇拜又增加了几分。


页面连接:http://www.tjlongliantang.com/news_0_tktoy/styakgts.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墨香阁爱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